微信小程序的发展趋势如烈火般熊熊燃起,就连阿里爸爸也悄悄搞起了微信小程序!
近日,即速应用发布了一份《2017-2019年微信小程序市场发展研究报告》,对过去一年小程序生态的发展脉络进行了梳理,其中重点对智慧零售、电商、餐饮这三类小程序市场表现和第三方开发服务行业进行了深入研究。
小程序引流能力不容小觑
小程序引流能力不容小觑
报告显示,经过一年的沉淀,小程序累积用户总数已经接近4亿,小程序上线数量达58W,意味着有一半的微信用户已经成为小程序用户,且人均在线时长仍在持续攀升。

小程序用户数的剧增过程中,分享和公众号是小程序的主要入口,分别占比23.2%和18.1%,表现出极强的拉新能力。上线仅一个月的下拉任务栏入口也斩获了5%的老用户,有效提高了小程序的复用率。
在未来的一年时间里,极度依赖分享和公众号获取流量的电商小程序和一经上线便迅速引爆流量的小游戏,会成为小程序累积用户数和日活用户数继续增长的主要拉力。
3
在小程序整体市场表现中,智慧零售异军突起,成为小程序的主要应用行业之一。2018年初,智慧零售类小程序月平均流量的起步虽然较低,但随着小程序线下场景入口的增多,后期增速逐渐加快,12月环比增长已经达到56%。
随着智慧零售概念在消费者群体中的普及,以及小程序消费体验的提高,消费者在智慧零售类小程序上的付费意愿逐渐增强,智慧零售类小程序的流量转化率大幅提高,月平均流水环比增长在Q4期间稳定在40%左右。
智慧零售类小程序,仍处于不断铺设线下入口,以持续获取新用户的阶段,但凭借小程序高效的引流到店能力,叠加微信支付、卡包、公众号等微信产品,在中低消费额度的购物商城、便利店等线下门店场景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
电商类小程序在整体市场表现中最具代表性,其中生鲜电商、母婴电商、时尚电商等细分行业表现尤为突出。双十一节日和微信社交分享带来的流量裂变优势,让各类电商小程序的月平均流量在2018年Q4期间迎来集中爆发阶段,其中时尚类小程序环比增长达到323%,购买率接近6成。
微信社交链影响下的购买环境优势,让电商类小程序用户有较高额度的消费意愿,拼团和秒杀也成为电商类小程序获取新用户的重要手段。社交立减金的全面开放和小众电商的兴起,会让电商小程序在2019年有继续迎来新爆发点的可能。
5
小程序正在餐饮行业中迅速普及,逐渐渗入到预约、到店点餐、外卖等使用场景中。餐饮类小程序月平均流量在2018年9月时出现翻倍增长,11、12月期间环比增长均超过了50%。
餐饮类小程序:方便流畅的扫码点餐使用体验,有效提升了餐厅的点餐效率和翻台率,餐饮类小程序的月平均月流水在12月环比增长达到32%。
简单方便的会员使用体验、高效的会员管理体系,拉动了餐饮类小程序的会员持续消费。显然,餐饮类小程序正在重塑用户的餐饮消费习惯,有逐渐代替传统点餐服务的趋势。此外,小程序还会让餐饮商户跳出近年来外卖平台的流量局限,重新掌握流量的自主权。
6
以小程序开发工具即速应用为代表的第三方服务商在小程序市场发展中有着卓越表现。随着小程序市场的逐渐规范,小程序第三方服务商将从降低门槛、充实能力、场景流量、提高转化、交易变现五个环节对开发者进行更加专业化的扶持,继续推动小程序生态的繁荣发展。
7
2018年,小程序站在微信这个中国最大社交产品的肩膀上,一年以来共发布了100多项能力,开放近50个入口,以“用完即走”的工具定位渗入用户生活,在App市场的疲软期迅速填补了用户需求的空缺,真正做到了连接一切,让轻应用的发展迈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同时,围绕小程序的各个产业板块也在此过程中相继搭建,撑起一个比肩App市场的小程序生态圈。
2019年,小程序会迎来下一个以重塑流量中心为主的爆发阶段。小程序在发展初期以“去中心化”的概念引导市场,但实际上只是不主导流量的分发,而是将传统中心化流量平台模式下的流量稀释,再重新聚合成一个个独立但又紧密联系的小型中心。未来,小程序会在微信生态中形成独有的“分散式中心化”模式。迎合该模式发展的小程序开发者,将拥有更多构建高转化率场景的机会。届时,小程序会成为智慧零售、电商、餐饮等行业的流量高地,推动各大应用平台流量争夺战场的新一轮洗牌。
8
张小龙:“我觉得小程序跟APP是两种不同的应用组织方式,我们并不认为小程序是要来取代APP的,相反小程序是要去丰富APP的很多场景。”
竞争关系:由于小程序与APP在功能上有重合部分,因此在这部分市场上二者是竞争关系。类似“跳一跳”的小游戏或是其他一些功能简单的应用,无论是用户还是开发商都会倾向于选择微信小程序,既降低开发成本又倚靠微信流量。
互补关系:“场景取代”指小程序会取代APP和公众号一部分不适合放在各自端口上的场景。
APP的使用门槛高,流程复杂,适合长时间使用该功能的用户,让用户有更深层次的体验,满足更复杂的操作需求。小程序给人一种“临时性”的感觉,“无需下载,用完即走”,想用了再回来使用。
有了小程序,APP就不需要来管一些比较轻的场景了,APP要更专注于做深度用户的场景。因此说这两者之间是互补关系。
小程序对APP而言是竞争也是互补,但小程序的效率优势显而易见,如获取用户效率高:用户转发分享-点击-使用-关闭;传播效率高:轻小,方便快捷,易于传播。效果反馈效率高:微信官方数据助手,可以实时监控、反馈详尽数据。从长远来看,低打开率的APP 正在逐步被小程序替代,已是不争的事实。
一年多的时间,微信团队已经上线超过了58万个小程序,微信团队初步构建了小程序的体验和能力模型,这对微信生态来说是件大好事,有人猜测微信接下来可能会做一定的收缩。
小程序会不会变成下一个美团,“携流量以令诸侯”,也未可知。